您当前位置:4399动漫网>魁拔>魁拔资讯
新闻正文

拓荒者魁拔

2013-09-13来源:《时间线》杂志作者:记者:赵嘉

拓荒者魁拔

  对于青青树来说,“魁拔”更像一个引擎,为驱动更大的动漫品牌版图而储备能量

  每隔333年,以颠覆宇宙为己任的魁拔都要和神较量一番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从不退缩——无论是在影片中,还是在电影市场的现实里,第六代魁拔蛮吉都需要这种勇气。

  2013年5月31日,本土原创动漫电影《魁拔2》(全名《魁拔之大战元泱界》)登陆各地院线。这部富有冒险精神的作品首日票房冲到350万元,而截止 6月12日的首周票房更是突破2000万元,到7月7日下线,《魁拔2》总票房为2561万元。别忘了,《魁拔2》同档期遭遇的对手包括引进作品《疯狂原始人》——这部梦工厂的3D冒险电影因广受赞誉,档期从4月拉长到6月。作为完全原创的本土动漫续集电影,在排片率8%的情形下,《魁拔2》的票房成绩已算“逆袭”。

  动漫迷们尚未忘记,2011年暑期档公映的《魁拔1》曾陷入一种矛盾境遇:一方面,制作成熟,剧情完整,被誉为国产动漫的里程碑之作,但另一方面,由于无电视或游戏基础,认知度不够,总票房不足《魁拔2》首日战绩。

  事实上,对《魁拔》出品方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来说,经过两年冒险之旅,从《魁拔1》到《魁拔2》提升的并非只有票房。

  2013年6月2日,《魁拔2》公映第三天,《魁拔1》的网上点击量近百万,点击指数逼近《疯狂原始人》和《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》,总点击量已超过 7000万次。而在7月,《魁拔》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艺术节长片单元展映,这在中国动画电影界尚属首次。几乎是在同期,青青树高管团队开始筹备成立游戏业务子公司——作为本土原创动漫业的拓荒者,拥有21年历史的青青树意识到,“魁拔”已不仅仅是一部面向8-28岁青少年的热血动漫电影,而初步成长为一个具备孵化能力的动漫品牌。

  而这,正是青青树团队的真正初衷:“2005年确立这个项目时,我们就已做好长期的打算,一个本土动漫品牌的培育。”青青树公司首席执行官、《魁拔》制片人武寒青对《时间线》说。

  冒险之旅

  武寒青曾在中影集团度过近20年职业生涯,深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打造原创动漫品牌无异于拓荒之举。从一开始,青青树的主创团队就没把注意力单纯放在票房上。“一个全新品牌进入市场,票房不可能好,”武寒青说,“我们在意的不是票房,而是口碑好不好。”

  令他们欣慰的是,《魁拔1》上传到网络一个多月,点击量就达数千万。这意味着假以时日,“魁拔”定能斩获与口碑相匹配的票房。于是,按照标准的工业化流程,从2011年开始,《魁拔2》开始进入创作状态。

  从世界观设定剧本、脚本、分镜台本的策划阶段,经过角色、场景等的前期设计,再到设计稿、原画的中期制作,最后进行3D动画、特效的后期制作,《魁拔2》直到公映前,一直处在修改过程中。

  青青树已经记不清从校园、网上征集过多少观众,对剧本提出意见。根据反馈,续集比第一集增加了打斗和女孩戏的比例,这些修改落实到操作层面,则是6万张原画,近两千个分镜头。若不是档期已定,修改可能不会终结:“电影永远可以改下去。”武寒青说。

  这些努力也暗示着,青青树团队对续集抱有更高预期。事实上,由于《魁拔》面向青少年、而不是低幼市场,需恰当的发行策略才能拉动票房。为此,《魁拔2》找到博纳影业,希望借助其丰富的发行经验。据悉,博纳总裁于冬看完《魁拔1》之后,爽快答应了合作。

  的确,《魁拔2》的发行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。一般来说,动画电影的发行只涉及电视、影院两个渠道即可,而《魁拔2》对照常规真人电影的规格,还对游戏网站、豆瓣网、时光网、地铁、路牌进行覆盖,以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。

  尽管如此,《魁拔2》的票房仍未达到预期:“我们原设想比第一部票房翻10倍,而实际只有8倍。”

  青青树原本希望《魁拔2》不仅能吸引常规的本土动画观影人群,还能将更多喜欢国外动画片的年轻人也吸引进影院。但事实上,很多感兴趣的观众选择了盗版,网络上的高点击率并未转化为真实票房。青青树团队意识到,国产动漫可能有些吸引力,但很难像国外动漫那样获得观众同等的信任。

  “很多观众还没有充分的理由为国产动漫走进影院,情况比我们预想地还要艰巨些,”武寒青说,“这是市场培育问题,观影习惯和对品牌的信任,都需要长时间来培养”。

拓荒者魁拔

  孵化能力

  前路艰险,青青树需要从“魁拔”那里汲取勇气。

  严苛的现实促使这个本土原创团队更为客观、理性地做出市场判断。《哈利•波特》的商业潜力曾经历了约十年的孵化,而本土最成功的动漫品牌“喜羊羊”也积累了八年的实践经验,期间,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毫无还击之力。对于刚起步两年的“魁拔”来说,目前的成绩至少是及格的。更重要的,是由此建立起对未来更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
  目前,《魁拔3》的剧本创作已经启动,更多的渠道选择也出现在下一步规划中。对青青树来说,以紧凑的节奏制作续集是重要的商业策略。《魁拔1》的总成本约为3500万,平均每分钟制作成本高达42万元,而续集模式能在时间上逐步压缩边际成本。同时,这也有助于“魁拔”品牌的建立。

  事实上,动漫电影之所以成为全球电影业掘金能力最强的产品,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及成熟的商业模式:假如一部动画电影制作成本为1千万,票房和播映权收益可收回成本,图书收益可获2千万,而音像、漫画、游戏等衍生产品可产生9千万元的收入——1:2:9,这便是动漫产业的绝密所在。喜羊羊品牌被迪士尼收购后,这个比例达到了1:2:12。

  而对这种模式来说,核心竞争力在于孵化品牌的能力。

  随着《魁拔1》的公映,青青树就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孵化能力。法国YNNIS动漫媒体控股公司完成了《魁拔1》在欧洲的发行。而2012年,青青树与法国疯影动画公司签订合作制片合同。未来将合拍四部动画作品,其中包含《我家有熊》、《学问猫》、《中国故事》三部青青树原创作品,疯影动画负责根据海外市场的预售发行。

  与此同时,青青树也着手进行衍生品方面的拓展。由于国内动漫业知识产权环境有待改善,青青树首先将魁拔衍生品的制造授权给中国台湾和英国的制造商。包括魁拔设计元素的T恤、丝巾、饰品、文具、玩具等多种产品已在海外少量销售。“这相当于也是对魁拔品牌做一个市场试探。”武寒青说。

  对品牌孵化来说,可复制、可拓展的工业化平台是极为重要的。魁拔的创作团队按国际标准分为编剧组、设计组、演出组、作画组、后期组、特效组、武打组,经数年磨合与更新,形成核心团队,其中成员担任项目负责人,将低端工作外包、管理,这样一来,200人的团队就可同时并行十几个合作项目。在目前动漫人才稀缺的情况下,魁拔团队在尽力锻炼一种完整的创作能力。“最核心的并不是说每个流程没有短板,而是每个短板都在及格线以上,在目前的国内甚至国外动漫市场,都是非常罕见的。”武寒青对本刊说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说,魁拔更像青青树的一个引擎,在它背后,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动漫版图。《飞天小猴王》、《学问猫》、《小明和王猫》、《透明盾》、《英雄七个半》、艺术短片《树》、《鸟》、《思凡》等多种形式的原创动漫作品,青青树一直在储备大量IP及平台化研发能力,以期未来在影视、出版、游戏及周边产品制造方面进行跨界整合。

  荒蛮之地

  本土原创动漫品牌有着较为奇特的生存环境。一方面,从2005年开始,政府对动漫业的扶持、补贴力度增大,各地动漫创意园层出不穷,但另一方面,这个与游戏业同时起步的行业却没无力引来高额投资。2006年,共100家公司加入北京中关村动漫游戏产业联盟,但三年后,仅剩一家原创动漫公司。这家名为咔咔动画的公司从2010年开始谈过30多家风投公司,一无所获。

  和游戏相比,原创动漫前期所需资金量大,但回款周期又长,难以吸引投资。这也促使青青树尽快寻找商业化路径,而不能像国外动漫公司那样,为剧本创意耗时数年。“首先要保证活下来。”武寒青说。

  因此,在孵化品牌的同时,青青树也在进行资金储备。除了启迪创投和徐小平个人此前的投资,2012年,青青树又获得坚果资本的投资。坚果资本是一家侧重互联网和新兴产业的天使投资,青青树认为,这和魁拔下一步向互联网、游戏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更为一致。

  对于资本的选择,体现出青青树高管团队对行业及中国商业环境的把握。

  青青树的核心管理团队包括董事长王川、CEO武寒青、总裁匡宇奇、美术总监吴冠英和制片总监张建伟。他们擅长不同的管理维度,从而形成互补。但更重要的是,管理团队的成员在中国动漫业有着近二十年的积累,深谙目前的行业处境。

  尽管工业化流程上已逐渐趋近,但“我们根本不可能像好莱坞那样制作动画片,”那些动漫作品逼真的细节背后,是强大的科学家团队,根据艺术需求,随时进行小插件、小软件的开发,“动漫业最核心的其实是技术开发。”

  而作为本土原创动漫的创业者,青青树知道,重要的不是全力追逐梦想,而是如何做到扬长避短:“这就是一个蛮荒时代,我们自己心态放平就好。”武寒青说。